2016年7月29日,著名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专家,前科学院系统科学所副所长顾基发教授在中国工程院举办的“第三期钱学森论坛-引发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进行了“钱学森大成智慧与互联网大脑计划”的演讲和报告。
顾基发教授是著名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专家,前科学院系统科学所副所长,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 院研究员(退休)。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副院长,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近年来研究钱学森综合集成和大成智慧的理论与应用, 通过互联网信息研究社会问题和群体行为。
在论坛上,顾基发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钱学森的大成智慧。顾基发教授认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是 “人智(个人智慧)+机智(机器智慧)+群智(群体智慧)”的三种智慧的大成,而对于这三种智慧的发掘,脑科学、互联网和各领域的专家分别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用思维科学、脑科学将个人的智慧挖掘出来;利用人机结合把人和机器(计算机,网络)的优点互补,但还是以人为主;利用专家群体把大家的智慧汇集起 来。”,从这个角度讲,将互联网,人工智能,脑科学进行交叉研究的互联网大脑计划与钱学森的理论一脉相承。

(1)通过对互联网基础结构和应用的研究,提炼出特征,为大脑深入研究,解决神经科学诸多难题提供突破点.
(2)探讨在超级计算机上实现吸取互联网特征和特性的模拟人脑模型-“类互联网大脑的人工智能新模型”
(3)探讨基于神经学的研究成果,将互联网硬件结构,软件系统,数据与信息,商业应用有机的整合起来,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更为完善互联网大脑的架构体系
(4)探讨将互联网大脑架构体系与人工智能进行结合的问题.
(5)探讨通过互联网大脑的智商研究,形成互联网人工智能系统发展水平的世界指标评测体系。
(6)探讨互联网、人工智能、脑科学交叉研究中,互联网的进化问题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关系问题。
(7)探讨互联网向类脑结构进化,以及大脑中进化出类互联网结构过程中“看不见的手”的问题。
互联网大脑计划简介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复杂的组织结构。多年来,人类对脑奥秘的探究从 未停止。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脑科学的百年”或“脑研究世纪”。本世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新的脑计划, 2005年,瑞士科学家启动蓝脑计划,2013年4月,美国宣布启动“脑计划”路线图,2013年,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人脑工程”列入“未来新兴技术旗舰 计划”。此外,日本、德国、英国、瑞士等国也都先后推出本国的脑科学研究计划。
在我国,脑科学研究已被列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之一,上海市政府已将脑科学列 为市重大科技项目,2015年3月上海成立“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推进脑科学研究和转化应用,2015年9月1日,北京市科委召开的“脑科学研究”专项 工作启动会,宣布北京市重点开展脑科学的研究工作。
虽然当前各国脑计划如火如荼开展,但质疑的声音也日益强烈。2014年,200多名神经学领域 科学家宣称将要抵制欧盟的人脑计划,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脑科学研究两个方向中,还原论方向发达,整体论方向欠缺,导致脑科学研究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困境 一直无法得到突破。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拉斐尔·尤斯特所说:“这是因为缺少一个脑科学的统一框架。”
上世纪诞生的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与脑科学具有紧密的关系。从 2005年开始,相关研究提出“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互联网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 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另一方面,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 “

钱学森在大成智慧中也提出:利用思维科学、脑科学将个人的智慧挖掘出来,利用人机结合把人和机器(计算机,网络)的优点互补但还是以人为主,利用专家群体把大家的智慧汇集起来,应该说互联网,脑科学相互结合的研究也与此一脉相承。
我们建议在中国启动互联网大脑计划,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支点,两个目标,一个基础“。
三个支点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脑科学三个领域作为支点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两个目标是:
1)利用脑科学已有的研究成果预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2)利用互联网作为研究大脑的参照系,为揭开神经学科学难题建立一条新的科学路径;
一个基础是以形成互联网神经学学科作为未来大脑计划的理论基础目标。
